英特尔发布至强E7:RISC替换进入超车道
DOIT原创 崔昊 发表于:11年04月06日 17:28 [原创] 服务器在线
英特尔改变处理器命名规则诞生E7
按照英特尔的钟摆战略(Tick-Tock),自2006年开始,英特尔在偶数年推出新的微构架,在奇数年推出新的制程工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是按照一种“摆钟式”的步调在推进着,钟摆“嘀嗒”一下,微构架和制程上升一个高度,英特尔将这种发展模式称为“Tick-Tock”。Tock表示处理器微构架的进步,Tick表示处理器制造工艺的更新换代,英特尔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模式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自Tick-Tock提出以来英特尔都极为严格按照这样的周期进行产品的更新,随着去年Nehalem-EX的上市,英特尔两条主要产品线MP、DP处理器——至强5X00和至强7X00系列,都完成了到Nehalem微架构的转变,而更进一步的DP产品线,诞生了采用32nm制程工艺的至强5600,去年的至强7500到今年应该实现制程工艺的升级,按照原有的命名规则,原本他的名字应当是至强7600。
但今年年初,英特尔改变了处理器的命名规则,开始使用E3、E5和E7命名服务器处理器,E3为低端入门级单路服务器处理器——今天同期发布的便有E3的两款新产品;E5为入门级双路、高性能双路和四路服务器,包括E5-2400、2600和4600系列,而高端服务器面向多路——四路、八路甚至是256路服务器——的就是E7,Westmere-EX处理器,包括至强E72800、4800和8800,也就是对应去年的至强7500。
Xeon E这种命名方式有些类似桌面上的Core i,之后紧跟的"a"也代表性能级别,同样有3、5、7三种,对应好、更好、最好。英特尔方面认为,简化的命名方式有利于用户更好的熟悉英特尔的产品,并快速寻找定位,比如说,在E7中,E7-2800、4800和8800,同属E7序列,却实际上面向双路、四路和八路/多路系统,通过第三位、第四位的命名编号,就能够熟悉该处理器的具体性能好,但至强的至强7500编号规则中,很难快速的对此做出定位。
尤其是在E7的序列中,三个不同型号实际上面向部分E5处理器的双路和四路市场的看似重叠的产品,但用户能够从E7的命名中快速的了解其属于E5中端还是E7高性能处理器序列,对于用户区分英特尔本身为了细分市场而丰富的产品线有很好的作用,否则用户很可能会难以区分至强7600产品线中哪些是为了双路、四路等目标市场设计的产品。
从更改命名的举措可以看出,英特尔正在逐步的丰富和细分服务器处理器市场,无论是E7面向从双路到多路的不同服务器处理器需求,到英特尔提供面向单路入门级的Sandy-Bridge架构的E3处理器,英特尔的战略开始倾向于互相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延展,对此,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服务器平台事业部产品经理贺晓东表示,英特尔为E7设计丰富的产品线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给予基础入门但是肯定有未来高速发展,需要用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用户,提供充足的升级空间,贺晓东表示,对于英特尔来说,E7肯定是面向高端,面向RISC替换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Xeon E7系列首批就有多达18款不同型号,核心数量6/8/10个,除了E7-8837外全部支持超线程,原始频率1.73-2.67GHz不等,都支持不同程度的Turbo Boost睿频动态加速,三级缓存容量18/24/30MB,QPI总线频率4.8/5.86/6.4GT/s,对应内存频率1066/978 /800MHz,热设计功耗有95/105/130W三种,和上代持平——如此丰富的型号:十个10核心以及多个不同的八核心与六核心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基于命名规则创新的明确的产品覆盖。